恒指小雙頂現爭持 2008年11月11日 恒指小雙頂現爭持??? 簡卓峰 華爾街股市上周反覆下跌,道指經周三及周四分別大跌486及443點後,周五技術反彈回升248點,全日收報8943點,全周以陰燭下跌382點,跌幅4%。 道指正以A、B、C浪向下尋底中,其中C-(3)浪,由(2)浪頂18867點(8月11日),勁跌至7882點(10月10日),共下跌3985點或33.5%,(4)浪如反彈(3)浪跌幅0.382至0.5倍,阻力9404至9875點,10月14日反彈至最高9794點,即現阻力,日來以上落市運行(4)浪,預料仍有下跌(5)浪,跌幅如等於(1)浪,目標7485點或以下。 港股昨天先升後回,恒指最高曾見15148點,上升905點,出現回吐,收報14744點,上升501點,成交607億元。恒指與道指一樣,經過(3)浪大跌後,日來出現(4)浪反彈。 恒指由C-(2)浪頂23369點(7月24日),現「烏雲蓋頂」及1、2、3、4及5個小浪,跌至10676點(10月27日),共大跌12693點或54.3%,出現(4)浪反彈,如回升0.382倍,阻力5524點或之前。 恒指的(4)浪,以小浪a(15317點,11月5日)、b(13273點,11月7日)及c(暫為昨天的15148點),暫時形成小雙頂【圖】,後市如下破頸線13273點,則確認(4)浪反彈見頂,仍有最後一跌的(5)浪,「頭肩頂」量度跌幅9700點或以下。 中移動(941)昨天最高曾見74.6元,受制50天線阻力,回吐至71.8元收市。中移動的(3)浪最低見50.5元,日來以a、b、c浪作(4)浪反彈,與恒指相若,後市仍有(5)浪下跌,目標45元左右。國壽(2628)的(5)浪下望13元。 期指昨天先升後回,上午最高曾見15121點,上升921點,出現回吐,收報14737點,上升537點,期指(3)浪由23426點大跌至10567點,共大跌12859點,現處(4)浪反彈,如升幅0.382倍,阻力15479點,日來以a、b、c浪爭持,如b浪13101點(11月7日)失守,(5)浪下望9600點或以下。 上海A股上升133點,收報1969點,熊市波動。國指上升618點,收報7412點,(4)-c浪反彈阻力7600點。
突圍而出 – 簡卓峰 20081107 港股受制阻力大跌尋底 周三美股大跌。總統選出後,市場重新關注美國經濟及企業盈利,美國10月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業指數跌至44.4,AMBAC財務保險出現重大虧損;道指大跌486點,跌幅5.05%,全日收報9139點,最多曾經下跌514點。 道指去年10月出現代表死亡的「十字架」,筆者便一直看淡環球股市至今。果然,道指完成(III)-I-浪大牛市,掉頭進入大熊市II浪大跌市,以A(10634點),B(13136點)及C浪大跌,暫時最低10月的7882點,跌幅44.5%,波浪理論嘆為觀止。 日來指出,道指反彈只是(4)浪而已,阻力9404至9875點,仍有(5)浪下跌,果然本周三開始大跌。 港股昨天大幅下跌,恒指最低曾見13674點,大跌1166點,出現爭持,收報13790點,大跌1050點,承接乏力,全日成交482億元。 筆者昨文提出多項警告,指出(4)浪反彈隨時見頂,暫時正確。10月27日恒指大跌至最低10676點,筆者翌日透露當天已平一切淡倉,且買入?控(005)、國壽(2628)、財險(2328)及中旅(308),翌日急升又作短炒回吐,十分刺激。筆者享受這種「樂趣」。 恒指由10676點作(4)浪反彈至本周三最高15317點,合乎波浪理論回升,(3)浪跌幅12693點的0.382倍,受制通道底部,由於小時圖以abcxabc反彈,MACD「三頂背馳」,表示隨時見頂,這亦是筆者指出小心大市的主要原因。 本周三恒指最高15317點,一如估計已見(4)浪頂,大市已展開最後一跌的(5)浪回落。由於中期(3)浪以小浪1、2、3、4及5浪延伸,因此(5)浪跌幅,常等於(1)浪,即由5月高位26387點,(1)浪大跌至20988點,先大跌5399點,如此一來,後市下跌目標9918點或以下。 期指昨天大跌,最低曾見13581點,大跌1192點,出現爭持,收報13730點,大跌1043點,昨文指出周三形成「孤島長陀螺」(隨時見頂的陰陽燭),果然掉頭勁跌,如(5)浪等於(1)浪的5535點,則下望9730點或以下。 國企指數大跌626點,收報6599點,續尋底。
– 年輕人也不妨去小博,抱當交學費、學習心態,學習衝浪好了 – 可派3%或以上的息;年增長率有沒有15%以上;最好預測PE在15倍左右 多事之秋 – 石鏡泉 中國諺語的多事之秋,與秋瑾女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都是謂秋天,不一定是秋高氣爽,可以是一葉知秋要擔憂。講了這麼多個「秋」字,大家可知今周三(8月8日)是立秋,而下月25日是中秋,故今月港股定勁揪。 筆者謂港股勁揪,是指無端被人揪,跟美股的抵揪不同。美國的次按風潮,是美國人自己搞出來的。首先是布殊總統大肆用兵,跟是前美儲局長為配合政府軍耗、政策,而將美息推至不合理低位,刺激不少本買不起樓的人也去買樓。情形跟97年時,港人買樓超越一己負擔一樣,定有爆煲日,因為欠債還錢是天公地道,問題是何時被追債,以及何時才可還清債。 美國次按 港股遭殃 港人在97年的負資產潮,由港人一力承擔,用血汗去熬過來,但美國人今時的次按潮,則是用種種投資工具,輸出到外國,結果是德國有銀行中招,中國有銀行中招,香港也有銀行中招,關鍵是有幾傷而已! 事實上,不單金融界中招,即使是從不沾手美國次按債券的香港股民,也因港股跌而中招。97年的港人負資產潮未使美股跌,但今時美國的次按風潮則使港股跌,真有點鄰家債仔被追債,自己家門也被淋紅油一樣,無辜不無辜?全球經濟一體化,令證券買賣也環球化,這是不能避免的,因為我們不能只歡迎外資流入推高股市,而不接受外資流出推低股市。 作為投資者,我們只能像車的司機一樣,自己車前不單不能飲酒,亦要預防對面、前車、後車的司機飲了酒,無辜受累。 避免沾手衍生工具 最高超的方法,是自己車技術好,碰上其他司機醉酒駕車時,自己能「S」形走位,避免人車撞你。但如果自問自己沒有亡命飛車黨的「片」車高超技術,就只好不車;要車,也坦克車。理論上,只要對方不是架運油卡車撞過來,就算一般貨車撞過來,坐在坦克車內的人,應是有搖晃,不虞死亡。 股市裏已不乏一次股災,每次災後都會升回上來,今次的8月跌市,是否會帶來股災,看你定義,73年跌了千七點,便是股災,縱使今時恒指跌千七點,又是否叫股災?相信只可叫健康調整。但如果你炒期指,企錯邊,這個千七點波動,肯定是股災了。在這大風浪時刻,如果不是為對手上大量貨時,應忍忍手,不要沾手衍生工具,但如自問技術好,又有資金去博,年輕人也不妨去小博,抱當交學費、學習心態,學習衝浪好了。 客觀形勢要看日 仍持貨者,要檢視自己手上的貨是否:可派3%或以上的息;年增長率有沒有15%以上;最好預測PE在15倍左右(這個是較困難的,因為不少國企一定高過此數),故這個PE可以不一定依從。如果不符合這3個條件,尤其是不符合頭兩個條件,持貨者就要有心理準備去捱價。 每個人能捱多少價位是不同的,看你自己的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力程度。但是當然亦要看客觀形勢,這個客觀形勢是日走勢。 附圖說明日跟恒指似是有關連的,這就是今日大家會聽到厭的日圓套息交易。假如日升至116,港股難免要再跌,如升破115,當然更要跌。但如日圓企上119/120或更上時,則港股便可穩了。但如果所持的貨不是「坦克車」類的話,則無論日在何水平,都宜早日棄車保荷包了。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7-08-06 龐茲貸款者充斥 信貸市場危機近 除了內地股市,世界主要證券市場近日的表現的確予人以危危乎的感覺,但指大市已經轉勢的說法,「風險度相當高」,這即是說,老熊已愈走愈近,唯牛群稍退即回,尚無掉頭狂奔之象,因此斷言熊市已至,可能言之過早;不過,由於信貸循環見頂的可能性甚大,物業、證券以至金融業前景均不容樂觀。 在科網泡沫破裂後的二十一世紀初期,為了刺激經濟回揚的低利率政策,用去周《經濟學人》社論的話,是「太多資金以太低利息借給太多的人─不論他們是物業炒家或私募基金……」。這種現象,在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P. Minsky, 1919-1996)看來,正是金融泡沫之源。明斯基對信用膨脹促致的「資產泡沫」有深刻研究,他的門人把他所創的有關理論稱為「明斯基信用循環」(Minsky Credit Cycle)。 經濟和金融業長期穩定發展,明斯基指出會令投資者防範風險之心鬆懈,尤其在利率偏低時期,投資者借貸入市,令有關投資項目價格偏高(excessively high),大大增加市場風險。這種看法基本上與奧國學派(如米賽斯、海耶克的理論)一致。 在明斯基的理論架構中,充分利用信貸的貸款者分為三大類。第一是「對沖貸款者」(hedge borrowers),他們有充分的「現金流入量」支付利息和本金,是最佳債務人。第二是「投機者貸款者」(speculative borrowers),這類人的「現金流入量」只能應付利息支出,意味他們得不斷「再融資」,三鍋二蓋,只能不斷「借新債還舊債」,不然便會因為無法償還本金而出狀況。第三是「龐茲貸款者」(Ponzi borrowers;查理.龐茲是意裔美人〔1882-1949〕,為利用循環存款支付偏高利息〔以存戶乙的存款支付存戶甲的利息〕騙局的始創者,筆者曾多次評介其手法,不贅),他們是「空手道」高手,既無財力支付利息遑論歸還到期本金,當資產值萎縮他們無法再融資其債務時,可於一夕間宣布破產;這類貸款者雖是害群之馬,然而,沒有他們奮不顧後果的參與,市場便熱鬧不起泡沫亦不會形成。 「明斯基信用循環」的另一重要指標是信貸市場監管條例有漏洞及貸款者(債務人)不負責任的投資態度,這是資金泛濫(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充足)貸款易得且成本低時期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存貸危機及九十年代末期的科網泡沫,都符合「明斯基信用循環」描述的條件;危機爆發泡沫爆破,因此不足為奇。現在的情況又如何?種種象顯示西方經濟體系─最低限度是美國─已陷入此循環而難以自拔。很多家庭過度借貸(以不斷升值的資產再按揭),已成為不自知的「龐茲貸款者」,他們的做法令消費熱潮持續同時出現史上少見的負儲蓄,意味不少美國人過的是「舉債度日」的日子,他們真是「窮開心」,但由於所持資產如物業價格升完可以再升,因此沒有「窮」的感覺;換句話說,在負資產的情形下仍產生「財富效應」,這真是千古新事!當市勢逆轉時,破產便是常見的「自然死亡」。統計顯示,次按貸款者和靠融資的樓宇(樓花)投機者,佔了二○○五至○六年物業按揭者半數以上,這些人沒有能力付首期、收入不穩定,但金融機構仍樂於貸款給他們自置物業或投機物業,不難想像,當樓市止升回順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龐茲貸款者」在商界並不普遍,但「投機性貸款者」則比比皆是,他們必須依賴再融資才能生存。迄今為止,商界的信貸情況未見惡化,數據顯示基本上代表了整個西方經濟的「七國集團」,近年企業倒閉率處於偏低水平,去年僅為百分之一點七,遠遠低於美國歷史性百分之三的平均年破產率─而美國去年破產率竟低至百分之零點六。為什麼大市波動甚劇而工商業如斯「穩健」,經濟學家(如紐約大學的柯德明〔Ed Altman〕)認為並非商人保守、謹慎,而是近來的外在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本基金的興起,它們挾天文數字的資金,令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其面對的金融風險進而破產率便相應較低……! 由於次按問題及對沖基金接踵出事,美國銀行業可能會面對重大衝擊,一項估計顯示快將浮現(in the pipeline)的「問題貸款」高達三千億美元,意味銀行盈利前景已蒙上陰影;不過,這種憂慮在已公布的銀行賬面上完全看不出來。事實上,今年三月止的年度,美國銀行回購本行股票的資金達五百八十億美元(那等於說明它們有「大把現金」),但隨物業衰退(為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所有「P減」(subprime)融資(物業、信用卡及汽車分期貸款)相繼出現問題,銀行必會採取行動自保,這將令信貸市場進一步萎縮,其對金融市場有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證券股遭遇股災 – 曹仁超 8月5日,周日。美元兌日圓、英鎊、歐羅皆回落,因12月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見4.92厘,代表投資界相信年底前美國減息0.25厘。上周五英鎊見2.0422美元,歐羅見1.3773美元,日圓成118.05兌1美元;估計周一港股受壓回落,過去3星期美股表現係自2003年以來表現最差。由上月美亞證券旗下2個基金出事開始,上周標普五百再跌2.7%、道指跌2.1%、納指跌2.5%,令全球股市3星期失去2.1萬億美元市值;但美國10年期債券利率跌至4.68厘,代表資金仍然充足,只係高息債券失去吸引力。美亞證券股價上周五跌6%,即今年內股價失去33%市值,因標普將該公司信貸評級降低。次按問題已擴散到澳洲、歐洲甚至中國(內地銀行亦有小量投資美國次按)及日本等國家。台灣人壽上周五跌10%,係2004年3月26日以來最大一天跌幅,理由係今年上半年虧損94億2800萬元新台幣,該公司持有美亞證券旗下High Grade Credit Strategies Fund,上周五台灣人壽為上述投資作全數撥備。 …
去年開始股票市場最大變化係由宏觀(wide-angle macro view)轉向微觀(tightly-focused market),股價走企業純利之前,當人們知道今年上半年恒生銀行(011)純利出色,其實股價早已反映,因業績公布才入市者已吃了眼前虧。下半年經濟展望,企業純利仍可上升,但資金供應方面除美元及日圓仍唔加息外,其他貨幣都提升利率,資金供應漸緊。股市有如一隻受傷牛,雖然仍然前進,但好軟弱。下半年投資策略,除23000點以上沽貨、21000點入貨外,就係繼續選股,找尋領先股(leading stocks),放棄舊英雄。 股 價 反 映 的 仍 然 是 業 績 , 是 利 潤 , 業 績 好 的 股 不 必 擔 心 股 災 , 更 是 趁 低 吸 納 的 好 時 機 , 像 控 ( 005 ) 這 樣 的 低 PE 股 , …
曾淵滄專欄:信心不足 沽錯碧桂園 我真不明白,過去許多年,市場總是低估了控(005)的盈利,過去許多年,幾乎沒有意外,控總是為股市帶來驚喜,為甚麼會低估?這麼多大行,聘用這麼多精英分析員,竟然對控的業績預測一錯再錯? 這一次,帶給股市最大的驚喜還不是控,而是生銀行(011),生公佈業績之前,市場普遍對本地銀行的利潤存悲觀的看法,人人只看到本地銀行水浸,有錢借不出去,利率不斷的下跌。10年前,我們買樓的利率是P+2%,現在是P-3%,這說明了銀行已經少賺了5個百分點的利潤。這一次,生公佈的利潤分佈令大家看到非利息收入的增長的確驚人,生半年88億元的利潤中,有28億元來自證券買賣、資產管理這一類非利息收入,這是可喜的事,也總見到香港金融理財事業的蓬勃。現在,香港各家大學的金融課程皆供不應求,學生們一窩蜂的報名念金融學,這倒我有點擔心。7年前、8年前,香港的學生也一窩蜂的報名念資訊科技學,現在,這批學生都面對前途未明的壓力。 冇做功課 得唔安心 前日賣掉部份碧桂園(2007)股份,這個決定可能是錯誤的,昨日碧桂園股價飛升,更躋身入20大成交額的行列。為甚麼會有這個錯誤的行動?相信是心理問題,碧桂園上市第一天我入市買入,買入後股價只炒了一陣就掉頭回跌,出現了賬面虧損,因為我也曾經公開推介過此股,也因此多次在一些投資研討會會面對股友詢問碧桂園到底是不是好股的問題。我自己對碧桂園並沒有花時間研究,只是聽到四叔大力推薦而跟風買入。 在多個投資研究會上被股友問得多,自己也動搖了,不知道自己的買入決定是不是對的,心思思地想賣掉,一遇上較大的調整,整理組合時就很自然地想把這類股「整理掉」。 不過,就算這次賣碧桂園的決定是錯誤的,我也不會後悔,畢竟,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的研究與信心,套利之後,有現金在手,往後的機會多得是。 買股票而缺乏信心,心中老是掛念並不健康,最好的股票是像控一樣,可以完全忘記它,手中有控,心中無控,想也不必想,不擔心股價升或跌,甚至不必知道股價升或跌。 指又再升上23000點之上。23000點是不是真的阻力很強?我自己的信心也有動搖了。之前,我一直以23000點為強大阻力位,但是,我不會堅持、死不認錯。
十多年百倍回報非不可能 曹仁超 – 投資者日記 美國,有人持有可口可樂、通用電器發達,近30年有人持有沃爾瑪及微軟發達。香港,1970、80年代係華資地產成長期,1990年代係華資地產成熟期。控踏入1990年代因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出現「再發育期」,過去16年(1990至2006年)投資控回報不俗。選股正確加上時間,你心目中企業十多年內為你帶來100倍回報並非唔可能。 著名投資者彼得林治教我地:最好選股方法係動用眼、耳、口、鼻,而非聽信大行推介。例如1960年代畢非德自己喜歡飲可口可樂、睇《華盛頓郵報》,佢便買重可口可樂同華盛頓郵報股票(用口品嘗、用眼去睇)。今天可口可樂及《華盛頓郵報》為佢帶來極可觀回報。1980年代一位朋友代表香港一間工廠到外國接單,佢認為沃爾瑪經營方法極之成功,因此一有錢便買沃爾瑪股份;10年前佢打工工廠因遷入內地,而令佢冇份工,但佢唔擔心,因為佢投資沃爾瑪股份已足夠養佢過世。 留意上市公司所提供產品及服務,再用簡單常識分析,便可搵到絕佳投資機會。例如2003年7月內地開始自由行,唔少人投資本港零售股大大賺一筆。眼見內地房地產有價,投資本港上市內房股又賺一筆。只要平時多加留意行業趨勢你隨時打贏大行推介;多留意傳媒報道,亦係獲得靈感渠道。例如中央三年前支持造船業,去年則支持環保事業。大部分企業都擺脫唔到周期影響,學習冬天買草蓆、夏天買棉胎又係另一方法。 如果認為上述仍然太複雜,可以買內地金融股,因為金融乃百業之母,人民幣升值、中國GDP高增長支持下,內地金融股長期而言業績點會差?揀股三部曲:一、留意行業盛衰;二、企業管理係咪良好;三、唔好太高價追入。其實投資成功好簡單。 中國環保總局長潘岳向媒體通報,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同國家環保總局公布「關於落實環保保護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意見」,對唔符合產業政策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信貸控制,實行「綠色信貸」。 1950年代至今全球耕地只增加11%,但每畝產量卻上升120%。2004年全球五穀產量超過20億公噸,平均每人每天消耗卡路里,由戰前1848上升到今天2700。人類人均收入自戰後至今平均上升8倍,人口增長率則由六十年代以前2.2%一年降至依家1.1%。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過90億,到時食物供應係點?植物學家Lloyd Evans估計,以每公頃產量3噸計,係無法支持上述人口需求,必須將產量由每公頃3噸提升到4噸,但人類農業科技能否43年內將食物產量提升30%,去應付未來人口增長?又或者人類與食物之間供求平衡會漸漸開始失衡? 加拿大亞伯達省北部涉及1000億加元油砂投資,其中兩大項目由Enbridge Inc.及TransCanada Corp.進行,2009年完成,估計到時可令加拿大成為全球第二大產油國(僅次於沙地阿拉伯)。 金匡企業(286)、香港建設(190)、勤達集團(1172)、香港葯業(182)、安瑞科(3899)停牌。 ■海港企業(051)、利福國際(1212)、先施表行(444)8月8日;中海發展(1138)14日;中國海外(688)16日;兗州煤業(1171)17日公布業績。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7-08-01 窮開心 富煩惱 「面對面」欄昨天發表健吾的〈還說貧窮為什麼?〉,記日本漫才師(類似「相聲」藝人)島田洋七和他的暢銷書《佐賀的超級阿嬤》,島田的外婆積極樂觀地面對窮困,為作者「添了不少快樂回憶」,亦引起廣大讀者共鳴;這篇文章「新鮮出爐」,讀者記憶猶新,本不該作「文抄公」,但若干精采片斷值得引述,比方冬天天早黑,「天黑要點燈,會浪費燃料,於是下午四時半就上床」,四時半並非晚飯時間,小島田空肚子,睡不,但家無隔宿糧,晚飯當然沒落,外婆遂以種種不成理由的理由哄他入睡;當島田覺得自己窮的時候,外婆說:「你放心罷,我們家,幾代都窮,我們是貧困的專家了……。做有錢人很忙,又要去旅行,又要吃大餐,忙死了。」當年─日本投降後不久完全沒有社會福利(政府和私人慈善事業)─炒業世@@部A外婆因此不知道富人除了為吃喝玩樂而忙,還有為如何以錢賺多一點點錢而絞盡腦汁而徹夜不眠的煩惱(又嫌佣金高又怕經紀「食價」又因所賺及不上另一家公司而自怨自艾……),不然她會更自得其樂。外婆的一魚多吃、連魚骨亦不放過的魚盡其用法,聞所未聞,也許有人嫌這個老人家太孤寒,但島田說如果不是如此節約,阿嬤又怎能以大學校舍清潔工的收入養大五女七男……! 不同時代有不同生活水準,在非馬克思式均富(均窮是更貼切更近現實的形容)即資本主義弱肉強食的不公平社會,窮富並存是必然的,而資本主義高度發展令貧富兩極化,亦自然不過,當然,有錢和無錢(have and have not)若各走極端、愈去愈遠,社會必然無法和諧而且人心肯定思變,結果各階層人民不能和平共存,「物極必反」,出現社會動亂甚至鬧革命是完全正常的;因為有此憂懼,資本家主導的政府和議會才會立法制訂累進稅(納稅多寡與貧富成正比),而且大派成本昂貴的所謂免費午餐(如果間接稅不是太重,比如沒有徵收一刀切的消費增值稅,「窮人」享受的福利才算免費午餐),因此,在現代社會,貧窮只是相對富裕而言的現象,貧窮絕非飢寒交迫的代名詞。從另一角度,只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貧窮亦可以逍遙快活,島田的外婆便是典型! 讀島田筆下的「超級阿嬤」,令筆者想起剛在《美國經濟前景學報》讀到麻省理工兩名研究貧窮問題學者的論文:〈窮人的經濟生活〉(A. V. Bangerjee/ E. Duflo:〈The Economic Lives of the Poor〉,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二○○七冬季號);他們主持大學的「貧困行動實驗室」(Poverty Action Lab.),對二○○一年被聯合國定性為「極窮」者的生活進行實地調查;「極窮」的定義是每天生活費在一美元以下。在印度窮鄉(其實已屬城市)Udpaipur,只有百分之十家庭有一張椅子、百分之五有桌子,大約有三分之一人家在二○○○年某日全天沒有食過東西(當然不是為了瘦身),貧血病是「風土病」,在這種可說一窮二白三餐不繼的條件下,市民卻花百分之五的收入在煙酒上,對宗教節日的捐款佔總入息百分之十,在各種非主食的小吃上亦用掉百分之十的收入。作者們指出,這並非孤例,整個印度均如此─人們花在食物上的錢佔總入息的比例,在一九八三至二○○○年間,有明顯的下降。這說明了什麼?讀者應該清楚了解,這是生活質素的提升。還有人記得筆者過去說過多次的「恩格爾定律」(Engel’s Law)嗎?花在食物上的錢佔總入息愈少說明這家人的生活質素愈高(簡單的例子是乞丐把全部所得用於充飢),生活費不足一美元,在窮鄉僻壤可過不錯的生活。 印度這個鄉村的「極窮」者很少擁有收音機或電視(事隔六、七年,現在也許有手機亦說不定),表面上看,這固然是窮、買不起,但該市經常有嘉年華式的宗教活動和俗世的公眾演藝會,人們莫不積極參與,這似意味收音機和電視對他們來說不太重要;同時是窮得不名一文的南非和秘魯鄉下,收音機擁有率高達百分之七十,這與沒有宗教及俗世文娛活動大有關係;而危地馬拉和尼加拉瓜的「極窮」家庭的電視機擁有率,依次為約百分之三十和五十;並非這些苦哈哈不懂得節儉,而是他們沒有把大量收入花在購買食物上的需要。 說來有點不可思議,百分之四「極窮」的墨西哥人是地主,在巴基斯坦和秘魯,擁有田地的窮人分別達百分之三十和六十五,那些蹲在沙塵滾滾路邊地攤上賣雜貨的人可能都是地主,他們這樣做和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籃裏的投資哲學並無分別。和內地「極窮」者多半願意離鄉背井入城鎮「打工」不同,印度、非洲和南美的窮人對赴外「賺大錢」的興趣不大。 據聯合國的統計,世上每天生活費在一美元以下的人,在二○○一年達十億以上,他們雖被經濟學者和慈善家定性為「極窮」,但以當地的標準,這樣的收入已令他們的生活過得不錯。當出現天災人禍難民流離失所時,給予經援(政府和私人)是阿當.史密斯所說人類與生俱來有憂喜與共同情心的體現;但在風調雨順的日子,一美元以下他們已活得很開心,外人的援手是錦上添花而已。 以免於飢寒為標準,筆者常說香港沒有窮人(這是那個什麼扶貧委員會幾年來仍無法定出貧窮線的原因),口上極富同情心的人也許會指筆者不知人間疾苦,但住公屋領綜援以及接受這樣那樣政府及私人慈善機構派發的免費午餐,香港何來窮人─比有錢人窮則比比皆是!香港窮人的物質生活當然大有提高餘地,但他們現在的生活不算太差罷。
曾淵滄專欄:信心不足 沽錯碧桂園 十多年百倍回報非不可能 曹仁超 – 投資者日記 贏了牙骹輸了雞髀 窮開心 富煩惱 林行止 曾淵滄專欄:信心不足 沽錯碧桂園 我真不明白,過去許多年,市場總是低估了控(005)的盈利,過去許多年,幾乎沒有意外,控總是為股市帶來驚喜,為甚麼會低估?這麼多大行,聘用這麼多精英分析員,竟然對控的業績預測一錯再錯? 這一次,帶給股市最大的驚喜還不是控,而是生銀行(011),生公佈業績之前,市場普遍對本地銀行的利潤存悲觀的看法,人人只看到本地銀行水浸,有錢借不出去,利率不斷的下跌。10年前,我們買樓的利率是P+2%,現在是P-3%,這說明了銀行已經少賺了5個百分點的利潤。這一次,生公佈的利潤分佈令大家看到非利息收入的增長的確驚人,生半年88億元的利潤中,有28億元來自證券買賣、資產管理這一類非利息收入,這是可喜的事,也總見到香港金融理財事業的蓬勃。現在,香港各家大學的金融課程皆供不應求,學生們一窩蜂的報名念金融學,這倒我有點擔心。7年前、8年前,香港的學生也一窩蜂的報名念資訊科技學,現在,這批學生都面對前途未明的壓力。 冇做功課 得唔安心 前日賣掉部份碧桂園(2007)股份,這個決定可能是錯誤的,昨日碧桂園股價飛升,更躋身入20大成交額的行列。為甚麼會有這個錯誤的行動?相信是心理問題,碧桂園上市第一天我入市買入,買入後股價只炒了一陣就掉頭回跌,出現了賬面虧損,因為我也曾經公開推介過此股,也因此多次在一些投資研討會會面對股友詢問碧桂園到底是不是好股的問題。我自己對碧桂園並沒有花時間研究,只是聽到四叔大力推薦而跟風買入。 在多個投資研究會上被股友問得多,自己也動搖了,不知道自己的買入決定是不是對的,心思思地想賣掉,一遇上較大的調整,整理組合時就很自然地想把這類股「整理掉」。 不過,就算這次賣碧桂園的決定是錯誤的,我也不會後悔,畢竟,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的研究與信心,套利之後,有現金在手,往後的機會多得是。 買股票而缺乏信心,心中老是掛念並不健康,最好的股票是像控一樣,可以完全忘記它,手中有控,心中無控,想也不必想,不擔心股價升或跌,甚至不必知道股價升或跌。 指又再升上23000點之上。23000點是不是真的阻力很強?我自己的信心也有動搖了。之前,我一直以23000點為強大阻力位,但是,我不會堅持、死不認錯。 十多年百倍回報非不可能 曹仁超 – 投資者日記 美國,有人持有可口可樂、通用電器發達,近30年有人持有沃爾瑪及微軟發達。香港,1970、80年代係華資地產成長期,1990年代係華資地產成熟期。控踏入1990年代因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出現「再發育期」,過去16年(1990至2006年)投資控回報不俗。選股正確加上時間,你心目中企業十多年內為你帶來100倍回報並非唔可能。 著名投資者彼得林治教我地:最好選股方法係動用眼、耳、口、鼻,而非聽信大行推介。例如1960年代畢非德自己喜歡飲可口可樂、睇《華盛頓郵報》,佢便買重可口可樂同華盛頓郵報股票(用口品嘗、用眼去睇)。今天可口可樂及《華盛頓郵報》為佢帶來極可觀回報。1980年代一位朋友代表香港一間工廠到外國接單,佢認為沃爾瑪經營方法極之成功,因此一有錢便買沃爾瑪股份;10年前佢打工工廠因遷入內地,而令佢冇份工,但佢唔擔心,因為佢投資沃爾瑪股份已足夠養佢過世。 留意上市公司所提供產品及服務,再用簡單常識分析,便可搵到絕佳投資機會。例如2003年7月內地開始自由行,唔少人投資本港零售股大大賺一筆。眼見內地房地產有價,投資本港上市內房股又賺一筆。只要平時多加留意行業趨勢你隨時打贏大行推介;多留意傳媒報道,亦係獲得靈感渠道。例如中央三年前支持造船業,去年則支持環保事業。大部分企業都擺脫唔到周期影響,學習冬天買草蓆、夏天買棉胎又係另一方法。 如果認為上述仍然太複雜,可以買內地金融股,因為金融乃百業之母,人民幣升值、中國GDP高增長支持下,內地金融股長期而言業績點會差?揀股三部曲:一、留意行業盛衰;二、企業管理係咪良好;三、唔好太高價追入。其實投資成功好簡單。 中國環保總局長潘岳向媒體通報,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同國家環保總局公布「關於落實環保保護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意見」,對唔符合產業政策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信貸控制,實行「綠色信貸」。 1950年代至今全球耕地只增加11%,但每畝產量卻上升120%。2004年全球五穀產量超過20億公噸,平均每人每天消耗卡路里,由戰前1848上升到今天2700。人類人均收入自戰後至今平均上升8倍,人口增長率則由六十年代以前2.2%一年降至依家1.1%。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過90億,到時食物供應係點?植物學家Lloyd Evans估計,以每公頃產量3噸計,係無法支持上述人口需求,必須將產量由每公頃3噸提升到4噸,但人類農業科技能否43年內將食物產量提升30%,去應付未來人口增長?又或者人類與食物之間供求平衡會漸漸開始失衡? 加拿大亞伯達省北部涉及1000億加元油砂投資,其中兩大項目由Enbridge Inc.及TransCanada Corp.進行,2009年完成,估計到時可令加拿大成為全球第二大產油國(僅次於沙地阿拉伯)。 金匡企業(286)、香港建設(190)、勤達集團(1172)、香港葯業(182)、安瑞科(3899)停牌。 ■海港企業(051)、利福國際(1212)、先施表行(444)8月8日;中海發展(1138)14日;中國海外(688)16日;兗州煤業(1171)17日公布業績。 贏了牙骹輸了雞髀 (01/08/2007)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上周六,在比聯的投資研討會上,筆者謂在上周五,買了兩張7月恒指認購期權,因為我估在今周一結算時,恒指會升。結果估中,但筆者不單沒有錢收,反之要蝕。在研討會上,筆者曾經說過︰贏了會寫,輸了也會寫。 料大市回穩買認購期權 為甚麼買了兩張末日恒指認購期權?想認叻囉! 上周五約下午3時,開完會,同事告知恒指跌了六百多點,問我點睇。我表示大市有望穩。他們不信。我謂︰唔信就買張恒指認購期權來試試,結果筆者叫同事查價,跟着便落單。 當時恒指一度跌至22400區,筆者叫查22600期權價。他查了8月的是造248點,7月的是造85點,結果筆者揀了7月的期權來買,到買回來已是119。前晚期指雖然收於22600之上,但就未夠支付那119點的溢價和手續費,故輸了近萬元。 不少人以為分析員手上冇貨,就會客觀、中肯,筆者不認同此點。只要分析者忠於自己,不會催谷人家買,自己買便是;反之,有了貨,會更加關心有關股票的升跌,只要及時向公眾公布便是。同條船,贏輸與共,不更好嗎? 買末日期權是基本上有以下的看法︰ 1.大市跌幅已相當。基於林女士的教導(筆者按:新讀者如不識林女士,日後會有機會認識她。她是位師奶,自學買賣期權,並經常賺錢。她的一個教導是,買認購期權的最好時機之一,是當大市勁跌時),恒指跌了六百多點後,可以有望回彈。 2.在過去數月的期指結算期中,一般會是結算日前,期指跌,結算當日恒指會升,升幅可達二、三百點。 基於以上兩點,所以我對今周一,恒指彈升有信心,但買哪個行使價,哪個月份的期權才好? 1.不應太價外的,所以鎖定了22600,因為只能預期周一時恒指只反彈二百點左右。 2.買7月的,因為博末日期權嘛! 周三四大跌小心有餘震 結果怎樣呢? 估不到美股上周五再跌,估不到的,是因為美股已因次按問題跌了,故上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只要不太壞(筆者是估不太壞的),道指應不會被拖累。誰知數據不單不太壞,而且是頗好,但道指仍要跌。這是因為筆者低估了在周三、周四大市勁跌所產生的餘震,通常在周五時,除非有極利好消息,不然,好友於周五都會縮手。 至於上周末更有日本選舉,再加上日圓升,更會使好友縮手。正正因為想少了這兩點,便顯得在上周五買7月恒指認購期權,是鹵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