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s.com.au/technology/story/0,28348,25301686-5014239,00.html Federal Government to build national broadband network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the “largest infrastructure decision in Australia’s history” after deciding not to award the national broadband network contract to a company. Prime Minister Kevin Rudd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fibre-to-the-home broadband network up to “100 times faster …
堅信金融海嘯隱藏無限商機 15歲神童開公司”我要賺大錢” 【本報訊】金融海嘯來襲,全球經濟陷入低谷,一名年僅15歲的會考狀元卻深信最惡劣的環境,才是締造成功的契機。湯瑋銳近日創立公司,以本人研發的互聯網搜尋器賺到第一桶金,還花了一年時間出版講述頂級網絡行銷商成功之道的英文書籍。湯瑋銳相信,願意嘗試,才有機會成功,他立志要入讀世界一流大學,又表明一個「我要賺大錢」的夢想,30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記者:梁美寶 當許多同齡的中學生整天沉迷打機時,就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12年級的湯瑋銳Stanley已擁有一間公司,時刻想如何擴展業務。操普通話的他向記者世故地說:「金錢不應看得太重,有錢不一定快樂,但如果沒有錢甚麼都辦不到……某程度上,錢會為我們帶來一定的自由。」他更揚言:「我希望將來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Stanley說,8歲就讀小四那年,一名同學告訴他如何設立個人網頁,他即感興趣,並開始嘗試編寫簡單網頁,結果為他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近一、兩年我成立了網上公司,透過研發不同網上產品,如數碼產品、搜尋工具等,又透過協助他人在網站買賣產品及刊登廣告,結果賺取到約10萬港元。」 「最危險時最多機會」 為了進一步發展業務,他上月更取得商業牌照,正式成立了一所「實體」公司。Stanley現與友人籌辦一個有關物流的網站、一個與魔術有關的網站,並正籌組一個與藝術有關的慈善網站。面對金融海嘯來襲,他顯得毫無懼色:「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最多機會的時候,我希望能好好把握。」 為了解互聯網營商秘訣,Stanley在任職科技大學授的父親湯子康鼓勵下,去年起邀約全球不同憑互聯網致富的人士接受訪問,寫下頂級互聯網行銷的成功之道。「我向全球百多名行內專家發出電郵,游說他們接受我的訪問,結果終有5%的人答允,讓我成功出版了這本書。」 賺來10萬元自資出書 湯子康說,兒子過去一年為出書很是堅持,雖然多次被拒絕,但仍不願放棄,不少受訪者也被Stanley的誠意打動。「他曾經約好了一位美國人做訪問,是在本港時間凌晨,他整夜不睡覺,可是等到之時,那人又說要改期。但Stanley沒有灰心繼續等待,整夜不睡,最終那人仍是沒有空接受訪問。」 嘗過失敗的挫折,Stanley不諱言想過放棄,但不少受訪者告訴他,堅持和不可半途而廢是成功的座右銘,激發他完成這本書的決心。那一年他除了上課及溫習外,每天大概花兩、三小時寫書及從事網上的工作。他把賺回來的10萬元,加上父親資助的10萬元全花在出版書籍上。他說:「我很有信心,這本書有賣點,可以成功!第一是世界上沒有像我這樣大的孩子,可以寫書。」 為入讀史丹福鋪路 Stanley希望透過出這本書,助他進入世界一流的大學,因為要入讀像美國史丹福般的頂級大學,單靠優良的成績並不足夠,「我必須在成績以外,有一點東西較優勝、與別不同的,才有更大的機會。明年報大學的時候,我打算把這本書寄給他們。」他希望完成大學商學院課程後,將來進入商界發展,並向其億萬富翁夢想進發。 來自內地、曾往日本留學的湯子康,是兒子Stanley的強力支持者。湯子康憶述,年幼時他的父親也是大學授,結果全家被打成右派,他親身經歷文革的痛苦,嘗過一窮二白的日子。他把這些經歷與兒子分享,兒子總覺得匪夷所思,現在看到兒子擁有夢想及目標,他願意無限量支持。 湯瑋銳簡介 年齡:15歲 家庭背景 ‧父為科大物理系授湯子康,研發全球最細的納米碳管,多次獲獎 ‧母為醫院著名中醫 ‧有一名負笈海外的姊姊 學歷 ‧就讀國際學校12年級 ‧英國會考(GCSE)考獲5A*4A1B 成就 ‧14歲設立網站 ‧15歲研究互聯網搜尋器、替人寄賣產品、為客戶在其網站賣廣告,成功賺取第一桶金 ‧今年9月正式成立個人商業公司,準備開設有關魔術、物流等網站 ‧11月出版首本書籍 e MILLIONS : BEHIND-THE-SCENES STORIES OF 14 SUCCESSFUL INTERNET MILLIONAIRES 目標 ‧入讀世界一流大學,如美國史丹福大學 ‧30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 唉…. 睇完這篇新聞的時候閃過2個問題 1. 什麼是 “頭條” 新聞? 2. 現在的新聞出版是經過什麼流程的? 係我既腦海中 (雖然我冇深入了解過journalism), 頭條新聞 應該是對社會大眾有深遠影響的事情, …
跳槽員工加薪兩成 調查指經營成本增 倡放寬專才來港 2007年7月11日 【明報專訊】今年就業市場暢旺,有調查顯示,香港打工仔跳槽到其他公司後,平均有10%至20%薪酬加幅,加幅高於「忠於舊公司」的員工,後者平均加薪5%,薪金上漲亦增加了營商成本。但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等,或會搶走更多人才。有招聘顧問建議放寬來港工作簽證限制,以挽留專才。 不轉工員工平均加5% 國際人力資源顧問安聘信(香港)有限公司(Ambition),調查了50家跨國企業愈5000個就業個案,發現今年轉職者上半年平均享有一至兩成薪酬加幅;沒有轉工的員工,則有5%加薪。公司董事總經理戴樂民說,僱主對求職者的要求,與薪金同步上升,若公司以厚薪招聘一名員工,將給予他更多工作,日後增聘人手的需要會減少。 報告亦預期,未來香港金融銀業的人才將持續短缺,而下半年的整體就業市場,依然保持景氣。 …………………..
從「港獨」到「人心回歸」 /梁文道 2007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既然香港的政治體制和管治手法基本上和殖民時期沒有太大的分別,而這套體制又是如此明顯地不公正不民主,何以當年曾經與之激烈對抗的「愛國人士」不堅持鬥爭下去?中央政府又為什麼不歡迎打出民主旗幟的去殖運動呢?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爭論過很多年了,而且答案簡單得讓人覺得誰再問下去誰就是笨蛋。 可是仔細再想,這個問題又未必那麼愚蠢,答案也不是那麼簡單。 查良鏞先生前一陣子公開評論香港民主進程問題,他說﹕「大陸沒有民主,香港就沒有民主。」這番話肯定教民主派大為反感,但是司徒華先生難道不也曾多次表達過類似的意思嗎?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其實非常準確。原因不是什麼民主政治觀念在中國的傳播和深化問題,而是很現實的制度考慮。 我已不只一次在此說過,「一國兩制」不是種永久的建制,而是有限期的臨時措施,一般認為它的期限就是50年。為什麼我們天天說「一國兩制」如何被落實了,卻很少去問從今算起的40年後的遠景呢?按照《基本法》,香港最終是要實行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雙普選的。假設這個目標在2012年或2017年實現了,那麼2047年後又該怎麼辦呢?如果「一國兩制」像個有期限的罐頭到期了,是把香港的特首換成非民選的市長加上市委書記,將已經普選的議會變成現有的人大會議?還是屆時內地省市級別的行政區域也推行了某種形式的雙普選呢? 除了這等體制變革的複雜理由使得中央政府不願香港在民主普選的道路上走得太快,另一個理由或許就是張炳良前一陣子所說的「港獨」了。對許多港人而言,港獨是很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大家更不明白追求民主和港獨怎麼會拉上關係。可是從北京的角度看來,這種擔憂卻是很實在的,而且一直與香港的民主化聯繫在一起。 例如被譽為香港戰後第一次政改試驗的「楊慕琦計劃」,曾經是香港開展民主進程的希望。過去一直有個傳聞,說這個計劃遭到當年中國政府的激烈反對,因而胎死腹中;可當時的倫敦真的就會為此卻步嗎?還是因為考量到日後管治的難度與剛剛上場的冷戰所帶來的複雜國際局勢呢?儘管這個傳聞的可信度不高,但北京的態度仍有蛛絲馬可尋。10年前為了迎接回歸,中央電視台拍過一套大型紀錄片《香港百年》,裏面是這麼描述「楊慕琦計劃」的﹕「讓華人參政並非楊慕琦的終極目的,這位港督曾開誠布公地宣稱,『楊慕琦計劃』旨在培養港人的所謂歸屬感,即抵制回歸中國,心甘情願留在英國統治下。但即使是這樣一個居心叵測的改革,只因表面帶有民主色彩,最終還是難逃被束之高閣的命運」(見王宏志﹕《歷史的沉重》頁115)。這也是內地文獻關於「楊慕琦計劃」的一項共識,即任何帶有民主色彩的政治都會強化港人對香港的認同感,從而使他們抵制甚至抗拒回歸中國。 同樣的想法,也出現在彭定康政改方案引起爭論的時期。當時中方也認為「如此發展下去,幾年後英國是『還政於民(港人)』而不是『還政於中』」(見前引書116頁)。換句話說,香港的民主化從來都有「港獨抗中」的危險,因為民主政治必然會讓選民更加認同他們選出來的領袖以及這個地區,而非(不經選舉產生的)中央政府和整個國家。所以03年7.1遊行的口號「還政於民」才會叫部分「愛國人士」這麼緊張,因為這等於是港獨意識的浮現。所以每當民主派有人赴外游說,希望國際關注香港民主問題,都會惹來勾結外國的謾罵,因為這讓人想起楊慕琦和彭定康這些英國人的「陰謀」。 因為「一國兩制」的未來演化,中央對港獨和失控的疑慮,以及眾所周知的中共政權特質,故此香港在政治體制上的去殖不只難有寸進,甚至難以啟齒。剩下來的唯一出路似乎就是「人心回歸」了,也就是「親中派」總是試圖叫大家信服的–「要民主就要先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所以推動愛國教育和國民認同絕對不是無關民主宏旨的事情,恰恰相反,它是民主化的必要步驟。「親中派」相信只有在香港人百分之百地認同自己的國家之後,中央才能打消對港獨的恐懼,雙普選也才有一點實現的希望。 問題是香港人真的不夠愛國也不夠認同自己的國民身分嗎?雖然有許多調查指出仍有不少市民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多於中國人,也有許多學者(例如馬傑偉)從各種角度精細地闡釋香港人抗拒中國認同的原因;可是我以為這並不算一個太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像陳冠中所說的,是個「偽問題」。因為這類調查並沒有深入探討受訪者在何種層次上定義「中國人」與「香港人」,你拿這組問題去上海調查,說不定也有部分人會覺得自己是上海人多於中國人。人的身分認同是多層面的,國籍與城籍的認同不一定是衝突的,正如一個人不一定硬要在母親與妻子這兩種身分上排出先後不可。 毋庸贅言,以移民為主的香港社會一直保有某種中國人的身分自覺。和某些至今仍在市面流傳的內地書刊所說的完全不同,殖民地教育根本沒有教香港人認同英國效忠英國。在殖民統治末期,倫敦更幾乎像一個不存在的首都,而香港則是一個看不見殖民主的殖民地。當時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學過中國歷史,反而教授英國史的學校則如鳳毛麟角(如果有的話);隨便在街上捉一個人來問,有多少人知道什麼叫Magna Carta,又有多少人聽過Oliver Cromwell呢?這正是殖民統治的精髓,基本上不去觸碰香港華人的民族意識,也不積極推行國民教育,如此方能維持統治者的中性色彩,便於管治。到了六四事件這次香港的「民族主義復興運動」之後,港人的民族認同更被推到了另一層次。 所以在香港搞愛國教育,如果光談中國歷史的偉大和文化的光榮,其實是件很無聊的舉動,因為香港人大都不會對中國歷史一無所知,更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現在的愛國教育好比我的父親每天早上都要提醒我﹕「你要記住,你是姓梁的,你的爸爸也是姓梁的,你爸爸的爸爸還是姓梁的……」假如我的父親天天這樣教訓我,我一定會帶他去看醫生。我們又為什麼老要教一群中國人去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呢?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種認同是否少了一層國民認同的層次呢?香港人的愛國是否只是一種文化上的感情(所謂「血緣」感情其實也是文化建構的成果),而非包含政體在內的政治社群認同感呢?我想大部分人都覺得事實的確如此,但原因除了老生常談的歷史因素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制度條件,那就是「一國兩制」造成的隔閡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兩會期間,幾乎全國新聞媒體都把有關新聞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只有香港才會把它丟在「中國版」,排在港聞之後。不只如此,大部分港人恐怕也弄不清楚兩會到底在討論些什麼。由此看來,香港人似乎真的很不關心祖國,把自己城市芝麻綠豆的小事看得比全國矚目的爭議還重要。然而,兩會談出來的結果對香港又有什麼實質影響呢?幾乎沒有。再重大的中央決策其實也跟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無關,取消農業稅影響得了香港嗎?通過物權法呢?修改納稅人個人報稅辦法呢?所有這些最影響內地百姓最切身的政策變動都影響不了香港。既然大家根本活在截然不同的體制底下,又怎可能產生真正休戚與共的政治社群歸屬感呢?就算教導學生認識國情學習國家法令和制度,他們也只不過是「得個知字」。 香港人明明還活在一套殖民體制支配的社會裏,但中央政府卻對徹底去殖的民主運動深懷戒心。它害怕港獨,害怕香港人的國民認同感太差,於是特區政府和親中派想方設法搞教育。但文化歷史教育對許多港人而言淪為了重複得令人厭倦的套話,真正實際的政治認同教育卻受限於「一國兩制」變成了一種不及身的知識。這真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歷史困境,大家10年前談的是「主權回歸」,現在講的是「人心回歸」,而「去殖」就一直卡在中間進退不得。 梁文道–牛棚書院院長
英紐兩案例 長坐對電腦工作 吐血險喪命 【明報專訊】除乘搭長途機外,原來長時間在辦公室不動而缺乏下肢活動的打工仔,也有可能出現俗稱「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的致命徵狀,新西蘭和英國便先後出現了兩宗病例。在最新一宗病例中,英國一名42歲電腦程式人員,在連續工作8小時回家後突然出現機艙症,凝固的血塊流動至肺部出現肺栓塞,吐血昏倒,幸及時送院而撿回一命。 ============================================================ 機艙症入侵辦公室 英紐兩案例 長坐對電腦工作 吐血險喪命 【明報專訊】除乘搭長途機外,原來長時間在辦公室不動而缺乏下肢活動的打工仔,也有可能出現俗稱「機艙症候群」的深層靜脈栓塞的致命徵狀,新西蘭和英國便先後出現了兩宗病例。在最新一宗病例中,英國一名42歲電腦程式人員,在連續工作8小時回家後突然出現機艙症,凝固的血塊流動至肺部出現肺栓塞,吐血昏倒,幸及時送院而撿回一命。 本港醫生指出,香港人的工作環境日趨電腦化,工作期間時常對電腦「動也不動」,實應做適量的伸展運動,以免在工作環境患上此症。 專家﹕工作時應適量運動 研究機艙症的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表示,他也是首次聽聞有人於工作期間患上機艙症,並指有關個案實屬罕見,相信港人在工作期間患上此症的風險不高,但隨港人工作愈趨電腦化,應予注視並在工作間做適量的伸展活動。 繼新西蘭一名32歲男人在辦公室對電腦工作12小時,險些因嚴重肺栓塞而致命後,據英國廣播公司昨日報道,在英國布里斯托,42歲男電腦程式人員西蒙斯在完成8小時工作後,回家突然咳血及昏倒,幸及時送院醫治,經掃描及診症後,證實患上深層靜脈栓塞,在腿部凝固的血塊流動至肺部,出現肺栓塞的情。 「絕對是毫無徵兆,事發時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什麼﹖」電腦程式員西蒙斯表示,病發時正在桌前坐下,背部突然感到一道難以忍受的劇痛,隨即昏倒桌上,頭部撞在桌面的鍵盤上。 血塊令肺栓塞可致命 西蒙斯表示,公眾確實對突然出現深層靜脈栓塞的危險認識不多。昏倒後撿回一命的他表示,確實希望每一名經常在寫字工作而不郁動的人士,做一點伸展運動,以減低出現此症候群的風險。 深層靜脈栓塞的成因,是由於下肢長時間缺乏運動,血液流動緩慢,導致腿部靜脈內壁的血液凝固,形成血塊。血塊一旦剝落隨血管流入肺部,便會引起栓塞,有可能奪命。 高拔萃醫生指出,在30年前中國人出現此症的風險遠較白人低,但隨港人生活及工作模式日趨西化,患上此病的風險日漸趨升,建議港人應留意工作的健康,一旦發現坐下太久而出現水腫,便應走動一下及做適量伸展運動。 四體不動 程式員周身病 【明報專訊】除了沉迷上網的「電車男」終日對電腦屏幕動也不動外,其實本港不少專業人士,如從事銀行、投資、資訊科技或設計行業的人,每日也都是長時間在辦公室座位內專注地對電腦工作,鮮有起身郁動。 「有時忙到眼都不眨,用滑鼠太多致右手抽筋,曾有同事起身伸懶腰而扭傷背部,要去看跌打。」從事平面設計的Angel表示,已盡力在公司找些時間做運動,「但如果每小時都做(伸展),老闆會覺得你很怪﹗」這說明公司的運動氣氛也很重要。 銀行投資IT設計界最高危 高拔萃醫生指出,僱主應該盡量讓員工每小時都可做10分鐘左右的伸展活動,這是一項「雙贏」 的方案,可減少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的員工出現肩膊炎、腱鞘炎等職業病。 「公司環境寬敞一點,也很重要﹗」從事設計工作4年的Angel說,自己不時對電腦工作數小時,曾工作至右手抽筋。她指出,不時提醒自己在公司工作約3小時便要起身走一走﹔對有人因長時間工作後患機艙症,她坦言感到很恐怖。 任電腦程式員的黃小姐,也是每日8小時在公司對電腦工作,自稱已「周身病」,常腰痠背痛。她指有時工作緊張,肌肉自然「扯住」,礙於忙完成手頭上的工作,故對辦公室運動「好少理」。偶爾看到相關報道會注意一下,但在座位附近做運動始終「很礙眼」,因此做運動也是要走到公司洗手間內。
【明報專訊】以往大藍籌股是股民的財富搖籃,賺多賺少,主要視乎匯控(0005)、長實(0001)及和黃(0013)等歷史悠久的大藍籌的表現。但隨近年大量優質國企新股湧現,形勢明顯有變,股民財富來源,已逐步「染紅」。……. 股民財富來源逐步染紅 2006年5月4日 【明報專訊】以往大藍籌股是股民的財富搖籃,賺多賺少,主要視乎匯控(0005)、長實(0001)及和黃(0013)等歷史悠久的大藍籌的表現。但隨近年大量優質國企新股湧現,形勢明顯有變,股民財富來源,已逐步「染紅」。 紅籌國企股令不少股民獲利,但主要來自新股投資,單靠在二手市場買賣,未必隻隻有利可圖。要是股民01年認購中國石油(0857),至昨日每股股價已升超過6倍,由當初的1.2元升至9.05元,去年購入中國建設銀行(0939)的話,每股亦賺近5成。反之,如在2000年購入中國移動(0941),則每股蝕逾30元。 相對於中資股,藍籌股的獲利空間近年明顯較為遜色,股民如在2000年開始持有匯控,6年的回報只有四成,即一手賺萬多元。如期內持有長實,每股反要蝕30多元,顯示傳統藍籌,對股民財富的貢獻,近年有所退減。 6年內市值增至3.6萬億 90年代開始,本港陸續有國企和紅籌股上市,當時這些中資股在港股大市市值中,合計只佔5%,其中國企市值更不到1%。然而,2000年開始,中資股發威,佔大市的比重不斷攀升,在過去這短短6年,增加2.5萬億元至3.6萬億元,比重已達39%。 港股市值6年內膨脹一倍,當中有7750億元來自去年上市的中國建設銀行(0939),兩大石油股亦貢獻近4000億元。備受股民愛戴的匯控,期內市值亦增加接近一倍。反之,富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市值,則縮水近2000億元。 證券業人士指出,傳統藍籌經過多年發展,股價再大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反之,大部分紅籌國企起步不久,加上國內政策時有改變,令中資股有大量機會借消息炒作。
【明報專訊】行山活動有益身心,不過,如出發前準備不足,或不自量力,可能樂極生悲。為了令市民能更方便獲得行山資訊,漁農自然護理署自行研發一套軟件「野外活動錦囊」,載有本港100條行山徑基本資料,如路線長度及難度等,供市民免費下載,讓行山人士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線。 網址: http://www.focp.org.hk/safe 行山錦囊軟件免費供市民試用 2006年4月15日 【明報專訊】行山活動有益身心,不過,如出發前準備不足,或不自量力,可能樂極生悲。為了令市民能更方便獲得行山資訊,漁農自然護理署自行研發一套軟件「野外活動錦囊」,載有本港100條行山徑基本資料,如路線長度及難度等,供市民免費下載,讓行山人士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線。 試用1個月 只支援palm 該套軟件於今日開始供市民免費下載,網址是http://www.focp.org.hk/safe(郊野公園之友會的網址),漁護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李英銘表示,該套軟件初步供市民試用1個月,該署會因應市民需要或建議而作出改善,由於資源有限,暫未決定稍後是否會推出完整版本。 顯示路線長度難易度 該套軟件暫只支援palm的電子手帳,主要內容包括漁護署管轄範圍下所有100條行山徑資料,只要選取行山徑名稱,便會自動顯示路線長度、完成需時、起點及終點的坐標等。難度分級方面,則分成A至D四級,A最難,D最易,每個級別代表具體數字,如路線高度起伏等,資料詳盡,日後不排除會加入地圖,視乎所需容量而定。 行程計劃功能保持溝通 軟件內另一項功能是「行程計劃」,選定路線後,便可在預設表格內填寫出發日期,連同行山徑資料,以SMS或藍牙形式,傳送到其他電子手帳或電話,讓行山人士在出發前保持溝通。不過,試用版本未能解決不同硬件的兼容性問題,部分電話接收這套軟件傳遞的信息,可能會出現亂碼。 李英銘說﹕「資料詳盡的行山書籍一般太重,一般市民不會拿行山,電子版本輕便得多。」
科大計算機科學系 就業升學率達98% 2006年3月22日 【明報專訊】資訊科技行業已走出數年前泡沫爆破的陰霾,各行各業對IT人才需求甚殷,出現畢業生供不應求情。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去年畢業生就業及升學率達98%,平均薪酬1.1萬,較上年度增加一成,最高薪達每月2.4萬元。 科大計算機科學系 就業升學率達98% 2006年3月22日 【明報專訊】資訊科技行業已走出數年前泡沫爆破的陰霾,各行各業對IT人才需求甚殷,出現畢業生供不應求情。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去年畢業生就業及升學率達98%,平均薪酬1.1萬,較上年度增加一成,最高薪達每月2.4萬元。 平均薪金1.1萬 科大訪問149名2005年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生,平均月薪達1.1萬元,主要投身商界從事系統管理及程式編寫。最高薪的畢業生於銀行負責編寫程式,起薪點約2.4萬元,較上一年度最高薪畢業生比較,增加近50%。 科大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倪明選指出,IT泡沫爆破的影響已過,近兩年畢業生就業及升學率近百分百,畢業生薪酬多介乎1.1萬至1.2萬元,相對於IT行業不景氣時平均起薪點僅8000元,已回升不少。倪明選稱,IT行業起薪點並非很出眾,但普遍入職2年後薪酬超過2萬元,加薪較快。 指IT行業加薪快 該系畢業生周志聰,去年畢業不久即獲得匯豐銀行聘用,暑期時更曾到摩根史丹利實習。另外,科大計算機科學系去年起設「榮譽學生班」,如「精英班」般挑選成績及面試表現最頂尖的一成新生,用2年半時間完成學士課程,或4年獲碩士資歷。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至2010年)期間的主要任務之一…… 基建重點轉向農村 2006年3月6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在人大會議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把建設新農村列為未來5年中國發展戰略重點的首要項目。他表示﹕「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財政部長金人慶昨日披露,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實際執行數目增加422億,增長14.2%,增加額佔中央總支出增加額的21.45%。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至2010年)期間的主要任務之一,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溫家寶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溫家寶表示,政府將加大支援「三農」,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盡快使廣大農村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要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增加對農民的補貼﹔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抑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其次必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溫總的報告意味中國投資方向發生重大轉移,政府在兌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承諾方面邁出實質步伐。金人慶在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2006年度財政預算報告草案中表示,上述預算安排增幅高於中央財政總收入、總支出的增長水平。這也和上月發布的中共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和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的承諾相吻合。 農村義務教育明年起免費 金人慶表示,從今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將安排782億元財政支出,地方財政也將作出相應安排,用於支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明年起,全國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為此,全國財政2006年至2010年預計累計需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182億元(不含教師調薪因素)。 為紓緩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中國今年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擴大到全國40%的縣、市、區。中央和地方財政向中西部地區參加試點的農民每人每年分別補助20元,比去年增加一倍。
有很多人見人愛的經典角色….. 小鹿斑比又有新歷險 2006年3月1日 【明報專訊】迪士尼有很多人見人愛的經典角色,不過,若給你順口道來,未必記得牠──小鹿斑比,但只要說出牠的名字,腦海中便會立即浮現一頭英氣而可愛的斑點小鹿的模樣。 年前小鹿斑比曾推出VCD及DVD,反應熱烈。今次再有新的歷險故事,但只會推出DVD,給一眾斑比Fans留作珍藏。這次的故事是從斑比與父親重聚後展開,牠不單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亦學會不少森林中的生存技巧,可是父親始終希望牠離開充滿危險的森林,後來斑比真的遇險了,幸好憑過人勇氣,克服困難,令父親明白到斑比經歷過考驗後,已經真正地成長。 DVD中,特別收錄了幕後製作、經典與新作的花絮,又有一些遊戲活動,包括看動畫學知識、閃避貓兒等。 DVD設有英、國、泰、韓語,附英、中、印、泰、韓文字幕,零售價$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