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XXX Sent: Wednesday, 1 April 2009 9:41 AM To: +All on Gold Coast Subject: Car-parking Dear All, As you know we seem to have insufficient car spaces for all employees and there is often mayhem with cars parked in all weird and wonderful positions. We have been operating under a system of reserved spaces …
堅信金融海嘯隱藏無限商機 15歲神童開公司”我要賺大錢” 【本報訊】金融海嘯來襲,全球經濟陷入低谷,一名年僅15歲的會考狀元卻深信最惡劣的環境,才是締造成功的契機。湯瑋銳近日創立公司,以本人研發的互聯網搜尋器賺到第一桶金,還花了一年時間出版講述頂級網絡行銷商成功之道的英文書籍。湯瑋銳相信,願意嘗試,才有機會成功,他立志要入讀世界一流大學,又表明一個「我要賺大錢」的夢想,30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記者:梁美寶 當許多同齡的中學生整天沉迷打機時,就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12年級的湯瑋銳Stanley已擁有一間公司,時刻想如何擴展業務。操普通話的他向記者世故地說:「金錢不應看得太重,有錢不一定快樂,但如果沒有錢甚麼都辦不到……某程度上,錢會為我們帶來一定的自由。」他更揚言:「我希望將來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Stanley說,8歲就讀小四那年,一名同學告訴他如何設立個人網頁,他即感興趣,並開始嘗試編寫簡單網頁,結果為他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近一、兩年我成立了網上公司,透過研發不同網上產品,如數碼產品、搜尋工具等,又透過協助他人在網站買賣產品及刊登廣告,結果賺取到約10萬港元。」 「最危險時最多機會」 為了進一步發展業務,他上月更取得商業牌照,正式成立了一所「實體」公司。Stanley現與友人籌辦一個有關物流的網站、一個與魔術有關的網站,並正籌組一個與藝術有關的慈善網站。面對金融海嘯來襲,他顯得毫無懼色:「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最多機會的時候,我希望能好好把握。」 為了解互聯網營商秘訣,Stanley在任職科技大學授的父親湯子康鼓勵下,去年起邀約全球不同憑互聯網致富的人士接受訪問,寫下頂級互聯網行銷的成功之道。「我向全球百多名行內專家發出電郵,游說他們接受我的訪問,結果終有5%的人答允,讓我成功出版了這本書。」 賺來10萬元自資出書 湯子康說,兒子過去一年為出書很是堅持,雖然多次被拒絕,但仍不願放棄,不少受訪者也被Stanley的誠意打動。「他曾經約好了一位美國人做訪問,是在本港時間凌晨,他整夜不睡覺,可是等到之時,那人又說要改期。但Stanley沒有灰心繼續等待,整夜不睡,最終那人仍是沒有空接受訪問。」 嘗過失敗的挫折,Stanley不諱言想過放棄,但不少受訪者告訴他,堅持和不可半途而廢是成功的座右銘,激發他完成這本書的決心。那一年他除了上課及溫習外,每天大概花兩、三小時寫書及從事網上的工作。他把賺回來的10萬元,加上父親資助的10萬元全花在出版書籍上。他說:「我很有信心,這本書有賣點,可以成功!第一是世界上沒有像我這樣大的孩子,可以寫書。」 為入讀史丹福鋪路 Stanley希望透過出這本書,助他進入世界一流的大學,因為要入讀像美國史丹福般的頂級大學,單靠優良的成績並不足夠,「我必須在成績以外,有一點東西較優勝、與別不同的,才有更大的機會。明年報大學的時候,我打算把這本書寄給他們。」他希望完成大學商學院課程後,將來進入商界發展,並向其億萬富翁夢想進發。 來自內地、曾往日本留學的湯子康,是兒子Stanley的強力支持者。湯子康憶述,年幼時他的父親也是大學授,結果全家被打成右派,他親身經歷文革的痛苦,嘗過一窮二白的日子。他把這些經歷與兒子分享,兒子總覺得匪夷所思,現在看到兒子擁有夢想及目標,他願意無限量支持。 湯瑋銳簡介 年齡:15歲 家庭背景 ‧父為科大物理系授湯子康,研發全球最細的納米碳管,多次獲獎 ‧母為醫院著名中醫 ‧有一名負笈海外的姊姊 學歷 ‧就讀國際學校12年級 ‧英國會考(GCSE)考獲5A*4A1B 成就 ‧14歲設立網站 ‧15歲研究互聯網搜尋器、替人寄賣產品、為客戶在其網站賣廣告,成功賺取第一桶金 ‧今年9月正式成立個人商業公司,準備開設有關魔術、物流等網站 ‧11月出版首本書籍 e MILLIONS : BEHIND-THE-SCENES STORIES OF 14 SUCCESSFUL INTERNET MILLIONAIRES 目標 ‧入讀世界一流大學,如美國史丹福大學 ‧30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 唉…. 睇完這篇新聞的時候閃過2個問題 1. 什麼是 “頭條” 新聞? 2. 現在的新聞出版是經過什麼流程的? 係我既腦海中 (雖然我冇深入了解過journalism), 頭條新聞 應該是對社會大眾有深遠影響的事情, …
本人习惯开着电视机睡觉,因为电视机里播出的节目能分散我的注意力,不让我胡思乱想,孤枕难眠。前几天,就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看到一“公益广告”(注:很可能是我迷迷糊糊中臆想出来的),意在宣传aoyun,结果导致我接下来几个晚上都没睡好。广告中先是展示了一个偏远穷苦山村中几个小孩子在他们简陋的 “学校”内开心地嬉笑打闹的场景,就像以前宣传支援西部,什么希望工程一样的老套。接着是背景音乐里冒出一个很有磁性的男中音,“目前中国尚有××所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设施都没有”。最后,是这些天真活泼的山村娃娃聚集在一起,大声喊道:“支持beijingaoyun”类似的话语。 看广告的时候实在是迷糊,不太记得了娃娃们有没有抱着国旗了。 一个国家连人民急需的最基本体育设施都没有建好,先花它几千个亿去建aoyun。当然,不得不佩服咱中国老百姓豁出去的精神,就像当初砸锅卖铁,不做饭也要把国家建成炼钢大国。现在我们是省吃俭用,也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体育大国。 说到“省吃俭用”,不知道是不是真得是老百姓主观意愿,还是被人悄悄的剥夺了“享受”的权利。 以前有国家办奥运会赔钱了,希望这次咱国家办完奥运会真的能赚到钱。。 许下几个愿望: 1.办完奥运会,工资能涨。 2.办完奥运会,CPI别涨了。 3.办完奥运会,那帮娃娃们能打着乒乓球,喊着“奥运真好”。。。 4.办完奥运会,大学里面的网球场的场租便宜点,也让学生能打打。 5.办完奥运会,以后写日志不用藏着掖着了。 校內網 , Ben Lv, 20080429
Being responsible sometimes means pissing people off. The day soldiers stop bringing you their problems is the day you stopped leading them. They have either lost confidence that you can help them or concluded that you do not care. Either case is a failure of leadership. Don’t be buffaloed by experts and elites. Experts often …
蔡子強﹕愛在漫天風雨時 –再評中大學生報事件 2007年5月15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1987年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如果要我說出自己最敬佩的大學校長,或許有人會覺得我不識時務,因為我心目中的人選,不是一位會為大學掙得很多捐款,也不曉得誇耀自己把大學建設成世界「第幾大」的人,但他卻有教我更加心悅誠服的胸懷–那是中大前校長高錕教授。 記得1993年,中大30周年校慶,舉辦了盛大的「開放日」來慶祝。但碰巧那時,也是六四事件後,香港學運最「激」的幾年,學生組織最恨歌舞昇平,於是便執意要與校方對幹。 高錕校長的故事 在開放日那天,中大喜氣洋洋,冠蓋雲集,正當高錕校長要致辭時,冷不防被激進的學生衝上主禮台,在眾多嘉賓、家長、同學、校友的眾目睽睽之下,誓要搶走校長手中的「咪」,以表達另類聲音,結果令台上亂作一團,擾攘達數分鐘之久,令人覺得中大丟盡面子。他們又把抗議的單張放在吹脹的避孕袋內,向現場人士派發,極盡挑釁之能事。 事後,當校長步下禮台時,《中大學生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衝前採訪,詢問校方會否懲罰學生,怎料校長卻一臉詫異的說: 「懲罰﹖我為什麼要懲罰學生﹖」 那位學生記者頓時為之語塞,頗覺自己就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記得幾年後,有一晚與老師關信基教授促膝談心,提起這件往事,他才透露,事後差不多各方都排山倒海的要求紀律處分該等學生,但卻有3人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最後才能頂住了壓力。3人中的其中一位,原來就是當事人,本來該是最受屈辱、最應意憤難平的高錕校長。 老師的訓勉 至於另一位,就是當日身為學生輔導長的關老師。我記得老師當時是如此跟我講的: 「大學校園,本來就該是引發思潮、帶動社會前進的地方,如果我們的步伐和界線,都與外面社會的一模一樣,那又豈能起到帶動的作用呢﹖」 我完全能夠想像,當日身為輔導長的老師,會為此受盡多少壓力,受盡多少委屈,但當他道出那一番說話時,就是那麼一臉淡然,就像一切本當如此,像高錕校長當日一樣。 老師的學養,做學生的限於資質,學不上皮毛;但老師所講過的做人道理,做學生的,卻一直未敢或忘。 但可惜當年中大的學生組織,卻不領情,因為校長接受北京委任為「港事顧問」,而一直對抗到底。例如出版學生報,大字標題刊出「港事顧問粉飾太平,中大校長一事無成」等辛辣、侮辱性字眼,令不少教授為之側目。但高錕校長本人卻一直以平常心待之,甚至每年從個人戶口中拿出兩萬元,捐助有財政困難的學生組織中人;又每年都親筆撰寫書信,多謝學生組織對大學的貢獻;更幫助學生排難解紛,在一場教授與學生可能因教學評核而對簿公堂的官司中,為學生順利調解。 而另外一些更加偏激的中大學生,更加出版一系列以粗口諧音作為名稱的「小報」,刊登一些不雅、性器官的照片,尺度遠比今天的大膽,但當時校方也只是循循善誘,屢加勸喻,卻始終沒有紀律處分。 「法國思想之父」伏爾泰(Voltarie)曾經講過:「雖然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會至死也捍衛你說出那個觀點的權利。」從當年的中大校園,我完全能領會到這句說話的境界,也就是這些點滴和積累,令我們那一輩的學運反叛分子,至今仍十分熱愛中大。 「昨非」與「今是」 近日《中大學生報》的情色版,惹起軒然大波,都說同學偏離了社會標準,公眾不能接受。但社會標準,又真的應是學生運動及校園討論的極限嗎﹖ 我記得80年代初「香港前途談判」,中大同學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香港應該脫離港英殖民管治,民主回歸祖國。當時在這個醉生夢死的殖民社會,這是何等的離經叛道,與所謂的「主流社會標準」,差距又豈能以道里計,公眾也是絕不接受,甚至更罵同學為「共諜」、「死左仔」。更有聲音說這些中大同學畢業後公司將永不錄用,甚至催促中大應予以警誡。但20年後,事實證明,究竟又是誰對誰錯呢﹖ 今天中大視為顯赫校友的鄭海泉先生,70年代曾是因為在街上張貼「保釣」海報而被抓過的學運分子。朋友王慧麟曾到倫敦翻閱業已解封的殖民地機密檔案,才發現原來竟然有這位「鄭大班」的黑材料,他被形容為「extreme radical student」,視之為麻煩搞事分子。 我相信當日也曾經有不少聲音,批評過這些同學影響校譽,損害中大學生形象。但幾十年後,一笑便已風雲過,鄭海泉已成了匯豐「大班」,當日搞學運的何安達,那個曾經拿水槍在宿舍「知行樓」周圍射,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死飛仔」劉細良,卻已成了行政長官曾蔭權的左右手。學生年代的稜角,本來就是理應如此。 那是一張倔強而非猥瑣的臉 上周四,我有透過電視直播收看學生報編委會的自辯論壇,在一張又一張同學的臉上,我看到的是一臉的倔強和純真,而不是淫褻猥瑣。雖然過去言語間,或許他們有頂撞過個別老師,但我相信他們都是真誠的。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同學願意反省,又或者歉疚的話,原因一定不是因為校方處分了他們,而是我們這些作為老師的,曾經以極大的耐心和誠意,來看待他們所做過的事;如果好多年後,學生仍會惦記我們的,多半不會是因為我們教授過他們什麼具體知識,而是我們曾經以身作則,教導他們如何處世做人。 周六回到校園,得知政政系的同學,在考試季節,大家都在捱更抵夜的時候,還是奮力「開夜車」,趕出了一份聯署聲明,並邀請我加入聯署。這群同學本來不是直接牽涉在內,但都能如此見義勇為,做老師的常常鼓勵學生要有judgment,要有initiative,如今還夫復何求,即使再有些什麼,也只是枝葉,於是立即簽名。 為什麼我們這樣愛中大 事件中,我一直只是個旁觀者,只是在旁邊說些風涼說話,我知道真正要負責的中大老師和同事,卻處身熱廚房,壓力都很大。 在民粹主義肆虐的今天,傳媒會動輒不問情由,指摘我們「包庇」學生,把整間大學的校譽也「擺上」。我完全體會到校方調查委員會做決定時的難處,而大學輔導長何培斌教授,早前接受記者訪問時亦透露,有需要時,他個人願意為學生提供法律支援,並以「有理想、有看法、有堅持」來形容學生報的委員。但我只想補充多一句,能對學生寬容的,希望都能盡量寬容。 現在差不多每一間大學,都說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但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一模一樣時,哪用大家多作lip service;相反,正正是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南轅北轍,與我們不同的時候,校方仍能表現出的尊重和包容,才真正最能體現出我們對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真誠,才最彌足珍貴。 我們都愛自己的學生,但當學生飛黃騰達,名成利就時,我們的愛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相反,正正是當漫天風雨,壓力鋪天蓋地,學生茫然無助時,我們的愛,我們所表現出的承擔,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我們那一輩都十分愛中大,因為那是一個曾經容許我們犯錯、容許我們跌倒,以及容許我們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地方。我真切的希望,很多年後,我們的師弟、師妹、學生,也能夠有幸因同樣的原因,愛同一間中大。
愛爾蘭咖啡 http://www.jht.idv.tw/novel/novel25.htm 「請問要點茶或咖啡?」 「咖啡。」 「請問您要哪種咖啡?」 「愛爾蘭咖啡。」 「需要加眼淚嗎?」 「啊?什麼?」
嫁人要嫁工程師 (轉貼) 當你選擇丈夫時,請先把工程師與以下的職業作一番比較: 醫生 幾乎所有女人都喜歡追求當醫生的。所以不要期望你們的婚姻能持續五年以上,因為早晚有一天,他會跟某個護士小姐跑掉的,或是被一個假裝生病的年輕女人勾引走。這種倒楣事還往往發生在你已經為他生了幾個小孩的時候。 你的工程師丈夫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他忙得連見你的時間都很少,更別說有機會跟他工作以外的其他女人接觸了。 律師 你真認為你可以和一個靠撒謊謀生的人能保持誠實、信任的關係嗎? 而你不用擔心你的工程師丈夫,他笨拙的社交能力將無法掩蓋他的謊言。跟律師結婚還有一個危險,那就是離婚時,官司往往他打贏,你將一無所有。 推銷員 他的可信程度比律師還差。另外,他還要常常離家出差,或是到處上課和開會,和那些有著同樣可信度的人混在一起。如果有一天你被邀請出席聞所未聞的千人大派對時,你不要感到驚訝。 而你的工程師丈夫卻被公司整天關在那叫做“小隔間”的鳥籠裏,除了回家,哪里都去不了。 老師 男人當教師的唯一目的是,他能整天被一大群青春貌美,又盲目崇拜他的女學生團團圍住。於是,他很快就會被抓到監獄,那時你只得琵琶別抱另尋郎。 其他危險的職業,如消防員,建築工人等。如果你嫁給這種人,他即便沒有因意外事故死亡,也很可能會因脊椎受損而導致性無能。要命的是,那時正值你的性需求高峰期。 而你那位元工程師丈夫要面對的唯一危險是,由於整日盯著電腦,視力將會衰退。這危險其實對你有好處:當你變老時,他不會注意到,因為他的視力模糊了。但他的記憶力卻非常好,仍記著你們初次相會時你那年輕美麗的容貌。假如你擔心他在望著別的年輕女人,對他說:「親愛的,你幹嘛老瞧著她呀?」 他會很誠實地回答說:「我根本無法看清那女人的臉!」 嫁給工程師的好處「反證版」 男工程師不修邊幅,所以家裏不用保持太整潔。 男工程師很難有女朋友,所以他會對目前的這個死心塌地。 男工程師呆板無趣,根本不活在人的社會中,只活在圖表的世界裏所以不必花心思去取悅他。 男工程師視修理東西為娛樂,在你生氣時大可在他面前摔東西出氣,他會很高興的幫你修好又不必花錢。 男工程師IQ都不低,所以嫁給他後可以生一堆這樣的兒子考一堆的滿分讓你去跟街坊炫耀。 男工程師待在研究室的時間比在家裏多,所以嫁給他以後還是很自由。 男工程師口才太差根本講不過你,所以你可以盡情用言辭淩辱他。 男工程師最講求【理】,所以你有理的話他服你;他如果有理,你就不要跟他講理,他對你一點辦法也沒有。 男工程師薪水不錯,自己不會娛樂不怎麼花錢也很少女人花他錢,所以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花他錢,並且告訴他這是促進經濟繁榮,他做出來的東西才有人買。 男工程師除了以上之外毫無魅力可言,所以嫁給他不用擔心他有外遇。
1. 認清英美文化減碰釘 2. 韓人先禮後兵 日人喜愛兜圈 談判風格各異 認清英美文化減碰釘 2006年4月11日 廣 告 [被過濾的廣告] 【明報專訊】(青出於藍) 中國人看外國人,往往就好像外國人看亞洲人一樣,以為相同膚色的就是同一種人。實情是,即使以港人最常接觸的美國人和英國人來說,也有相當大的文化差異。這可以體現在他們的處事方式、管理風格等。 無論你是在美資或英資公司工作,還是客戶為美國人或英國人,抑或要與他們談判,了解他們的文化特性,肯定是事半功倍﹗ 工作態度 美﹕只問結果 英﹕講求規矩 「美國人看重的是結果。你交到數,一些細節或程序他們未必很介意,可以接受較彈性的做法。例如,員工因為湊仔或落大雪,而要求在家工作等,他們就不會深究。」「相對英國人做事較看重程序、規矩和過程,較謹慎,要對細節較多了解。」以上說話,是虞堂笙對英美文化差異最概括描述。 言談 美﹕勇於表達 英﹕深思熟慮 虞堂笙曾在美留學和工作8年,之後又替英資的路透社在中港工作6年。其後輾轉在多家美資和英資公司工作(現在一家美資公司當管理層),亦曾與很多國籍的客戶共事,對於各國的微妙文化差異有深刻體會。 虞堂笙說,以他的經驗,美國人普遍性格外露、主動、坦率、熱情和自信,而且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隨街找一個小孩來訪問,其表現也是如此,因他們自小即被訓練成這樣。這大概因美國立國僅200餘年,仍遺傳其祖先開拓者和先鋒型的性格。 他說,面對美國人,忌過分謙卑,他們喜歡和高手交往,喜歡對方像他們般自信、反應快和主動,勇於發表見解,說清楚是或否。若他們覺得你不像高手,會看不起你。 虞堂笙認為,在美國公司工作,上司若問起某些問題,應要盡快回應,即使未有十足把握也要想辦法答住先,否則他們會覺得你反應慢。相反,在英資公司內,上司卻會要求你深思熟慮才好回答,不要衝口而出。 英國人說話速度,較美國人略慢,較為咬文嚼字,說話發音要清晰。 稱呼 美﹕直呼其名 英﹕宜用稱謂 至於稱呼英國人,則宜用Mr.或Dr.(若對方是博士)等稱謂,不宜像美國人一開始就扮熟絡直呼其名。 工作衣飾 美﹕衣著隨便 英﹕傳統隆重 在英資公司工作,衣著也要較傳統和隆重,三件頭西裝和領呔是必不可少的,切忌美國人那種上身西裝、下身牛仔褲的配搭。領呔的款式不能太花巧,斜紋、方格、圓點等就差不多。那些印上卡通公仔的領呔在美資公司內雖可接受,在英資公司卻不然。最好還要有呔夾和袖口鈕,衣袋則插上絲巾等。 皮鞋也必須是有鞋的,鞋底一塊過的帆船鞋可不接受。另外美國人可以穿西裝背囊,但英國人卻不太接受,堅持用公事包。還有一點很多人都忽略,就是衣袋應插上金屬筆桿的墨水筆或原子筆,不宜插上塑膠筆桿的原子筆。 虞堂笙當年在路透社工作了9個月後,和一名同事競爭晉升機會。當時兩人都過了兩三關,最後一關是在蘭桂坊一家餐廳內與兩名英籍上司吃午餐(實質是接受面試)。 當時虞堂笙做足準備,西裝、領呔、呔夾、袖口鈕等執到正,衣袋還插上法國名牌的鍍金原子筆,亦刨足數據、帶備「貓紙」。 但他的同事卻犯了一大錯誤,居然叫了一隻燒雞作午餐(用刀叉來吃燒雞,極考工夫)﹗結果,因為禮儀和談話技巧上的分野,虞堂笙順利擊敗那名已加入路透社7年的同事,獲得晉升。「你可能不知,在路透社內,我們甚至有禮儀班呢﹗」虞堂笙笑說。 《應付老外》系列之一 韓人先禮後兵 日人喜愛兜圈 談判風格各異 2006年4月25日 廣 告 [被過濾的廣告] 【明報專訊】(青出於藍) 日本和南韓可說是東亞區經濟兩強,和中港關係密切。但港人看這兩國的人,就正如看西方人一樣,以為外表相近的就是同一種人,處事方式就會相同。實際上,這可是頗大的誤會。尤其是與日韓商人談判前,更需要了解他們的脾性,才可避免吃虧。 和韓人相處、忌誤作日人 「直至今天,很多跨國公司仍將日本和南韓劃入同一個區來管轄,甚至由同一人管轄。這只反映出它們對亞洲文化的不了解﹗」 現任美資公司管理層的虞堂笙有這些批評,乃來自他親身的體會。他以往在內地一家由港資牽頭的物流中心當管理層時,股東和租戶中就有不少日本和南韓的公司。虞堂笙後來當上管理顧問公司總顧問,到現時在美資公司當管理層,一直都有和日本、南韓的客戶交手。 以他的經驗,和韓國人相處的第一大忌,就是千萬不要將他們誤會作日本人﹗這是因為,韓國人不能忘懷日本人殖民統治該國的歷史。若知道對方是韓國人,就千萬不要給他印有日文的名片。 韓人先苦後甜 換更大讓步 …
心靈探索﹕百樂與千里馬 2006年4月14日 【明報專訊】機構招聘人材的成效,除了視乎人力市場供求外,精心設計挑選程序亦相當重要﹕由申請人的履歷、推薦信開始,到能力和心理測試、面試、試工等,皆是重要的關閘去篩選合適人材。機構應投放資源在員工招聘和挑選上,否則出現錯配時,便極之頭痛。不少公司寧願懸空職位,多花時間尋找合適人選,就是這個道理。………………..……… 性格決定一切一般而言,有良好表現的員工基本上都具備以下的性格﹕有誠信且盡責、情緒穩定、容易相處、有處理壓力的能耐、外向和持開放態度汲取新經驗。 在不斷變遷的社會和不斷革新的機構內,處理壓力、危機和情緒的能力要高,適應力和反彈力要強。加上有自信幹勁、主動積極、勤奮向學、重視個人成長,才是最理想的人材。………………. 公司定立篩選條件和設定良好機制後,百樂與千里馬能否相遇相惜,只差在機會和緣份了。 =============================================== 心靈探索﹕百樂與千里馬 2006年4月14日 【明報專訊】機構招聘人材的成效,除了視乎人力市場供求外,精心設計挑選程序亦相當重要﹕由申請人的履歷、推薦信開始,到能力和心理測試、面試、試工等,皆是重要的關閘去篩選合適人材。機構應投放資源在員工招聘和挑選上,否則出現錯配時,便極之頭痛。不少公司寧願懸空職位,多花時間尋找合適人選,就是這個道理。 在知識型經濟下,除了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專業資格、工作經驗、與職位相關的知識和技術被受重視外,認知能力,包括一般智能(IQ)、判斷力、組織力、語言能力、溝通能力,複雜思維能力等亦相當重要。另外,員工的性格亦很大程度影響工作表現,尤其是現代社會重視人際關係和溝通,所以EQ比IQ更受重視。 性格決定一切 一般而言,有良好表現的員工基本上都具備以下的性格﹕有誠信且盡責、情緒穩定、容易相處、有處理壓力的能耐、外向和持開放態度汲取新經驗。 在不斷變遷的社會和不斷革新的機構內,處理壓力、危機和情緒的能力要高,適應力和反彈力要強。加上有自信幹勁、主動積極、勤奮向學、重視個人成長,才是最理想的人材。 大部分機構均篩走具負面性格應徵者,以免後患﹕誠信有問題、過份自我中心、缺乏人際能力、不合群、不合作、持對抗態度、充滿敵意、甚至有暴力傾向(破壞公物、威嚇、身體或語言暴力)等。相反,誠信、盡責(conscientiousness)及容易相處 (agreeableness),是重要的挑選條件。 誠信,包括誠實、可信賴、有責任心和社會意識﹔盡責,是能夠專注投入工作、有準確表現、辦事透切、主動解決問題、依從公司政策等﹔容易相處,是有服務精神及團隊合作精神、有禮貌、胸襟、同理心、友善助人、能夠善解人意、靈活變通、正面處理衝突矛盾、願意妥協、尋求共識、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等。若缺乏人際相處之道,縱使很盡責,一切表現都變得徒勞。 公司定立篩選條件和設定良好機制後,百樂與千里馬能否相遇相惜,只差在機會和緣份了。
慢性疲勞綜合症徵狀 【明報專訊】●出現不能解釋的慢性疲勞,而疲勞問題明確的病發日期與長時間勞動無關,即使作長時間休息,或將工作量減低也難紓緩 ●連續6個月重複出現下列4個或以上徵狀﹕.短暫記憶力衰退、難以集中精神 .喉嚨痛.腋下淋巴核腫痛 .肌肉痛.身體多個關節痛但沒有紅腫 .新發頭痛.睡覺後仍難恢復精神 .勞動後24小時仍感疲累*先要排除病狀是由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肝病等問題引起 資料來源﹕醫學會會長蔡堅、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 8 個入面有五個…. 高危 ti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