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也不妨去小博,抱當交學費、學習心態,學習衝浪好了 – 可派3%或以上的息;年增長率有沒有15%以上;最好預測PE在15倍左右 多事之秋 – 石鏡泉 中國諺語的多事之秋,與秋瑾女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都是謂秋天,不一定是秋高氣爽,可以是一葉知秋要擔憂。講了這麼多個「秋」字,大家可知今周三(8月8日)是立秋,而下月25日是中秋,故今月港股定勁揪。 筆者謂港股勁揪,是指無端被人揪,跟美股的抵揪不同。美國的次按風潮,是美國人自己搞出來的。首先是布殊總統大肆用兵,跟是前美儲局長為配合政府軍耗、政策,而將美息推至不合理低位,刺激不少本買不起樓的人也去買樓。情形跟97年時,港人買樓超越一己負擔一樣,定有爆煲日,因為欠債還錢是天公地道,問題是何時被追債,以及何時才可還清債。 美國次按 港股遭殃 港人在97年的負資產潮,由港人一力承擔,用血汗去熬過來,但美國人今時的次按潮,則是用種種投資工具,輸出到外國,結果是德國有銀行中招,中國有銀行中招,香港也有銀行中招,關鍵是有幾傷而已! 事實上,不單金融界中招,即使是從不沾手美國次按債券的香港股民,也因港股跌而中招。97年的港人負資產潮未使美股跌,但今時美國的次按風潮則使港股跌,真有點鄰家債仔被追債,自己家門也被淋紅油一樣,無辜不無辜?全球經濟一體化,令證券買賣也環球化,這是不能避免的,因為我們不能只歡迎外資流入推高股市,而不接受外資流出推低股市。 作為投資者,我們只能像車的司機一樣,自己車前不單不能飲酒,亦要預防對面、前車、後車的司機飲了酒,無辜受累。 避免沾手衍生工具 最高超的方法,是自己車技術好,碰上其他司機醉酒駕車時,自己能「S」形走位,避免人車撞你。但如果自問自己沒有亡命飛車黨的「片」車高超技術,就只好不車;要車,也坦克車。理論上,只要對方不是架運油卡車撞過來,就算一般貨車撞過來,坐在坦克車內的人,應是有搖晃,不虞死亡。 股市裏已不乏一次股災,每次災後都會升回上來,今次的8月跌市,是否會帶來股災,看你定義,73年跌了千七點,便是股災,縱使今時恒指跌千七點,又是否叫股災?相信只可叫健康調整。但如果你炒期指,企錯邊,這個千七點波動,肯定是股災了。在這大風浪時刻,如果不是為對手上大量貨時,應忍忍手,不要沾手衍生工具,但如自問技術好,又有資金去博,年輕人也不妨去小博,抱當交學費、學習心態,學習衝浪好了。 客觀形勢要看日 仍持貨者,要檢視自己手上的貨是否:可派3%或以上的息;年增長率有沒有15%以上;最好預測PE在15倍左右(這個是較困難的,因為不少國企一定高過此數),故這個PE可以不一定依從。如果不符合這3個條件,尤其是不符合頭兩個條件,持貨者就要有心理準備去捱價。 每個人能捱多少價位是不同的,看你自己的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力程度。但是當然亦要看客觀形勢,這個客觀形勢是日走勢。 附圖說明日跟恒指似是有關連的,這就是今日大家會聽到厭的日圓套息交易。假如日升至116,港股難免要再跌,如升破115,當然更要跌。但如日圓企上119/120或更上時,則港股便可穩了。但如果所持的貨不是「坦克車」類的話,則無論日在何水平,都宜早日棄車保荷包了。 信報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7-08-06 龐茲貸款者充斥 信貸市場危機近 除了內地股市,世界主要證券市場近日的表現的確予人以危危乎的感覺,但指大市已經轉勢的說法,「風險度相當高」,這即是說,老熊已愈走愈近,唯牛群稍退即回,尚無掉頭狂奔之象,因此斷言熊市已至,可能言之過早;不過,由於信貸循環見頂的可能性甚大,物業、證券以至金融業前景均不容樂觀。 在科網泡沫破裂後的二十一世紀初期,為了刺激經濟回揚的低利率政策,用去周《經濟學人》社論的話,是「太多資金以太低利息借給太多的人─不論他們是物業炒家或私募基金……」。這種現象,在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P. Minsky, 1919-1996)看來,正是金融泡沫之源。明斯基對信用膨脹促致的「資產泡沫」有深刻研究,他的門人把他所創的有關理論稱為「明斯基信用循環」(Minsky Credit Cycle)。 經濟和金融業長期穩定發展,明斯基指出會令投資者防範風險之心鬆懈,尤其在利率偏低時期,投資者借貸入市,令有關投資項目價格偏高(excessively high),大大增加市場風險。這種看法基本上與奧國學派(如米賽斯、海耶克的理論)一致。 在明斯基的理論架構中,充分利用信貸的貸款者分為三大類。第一是「對沖貸款者」(hedge borrowers),他們有充分的「現金流入量」支付利息和本金,是最佳債務人。第二是「投機者貸款者」(speculative borrowers),這類人的「現金流入量」只能應付利息支出,意味他們得不斷「再融資」,三鍋二蓋,只能不斷「借新債還舊債」,不然便會因為無法償還本金而出狀況。第三是「龐茲貸款者」(Ponzi borrowers;查理.龐茲是意裔美人〔1882-1949〕,為利用循環存款支付偏高利息〔以存戶乙的存款支付存戶甲的利息〕騙局的始創者,筆者曾多次評介其手法,不贅),他們是「空手道」高手,既無財力支付利息遑論歸還到期本金,當資產值萎縮他們無法再融資其債務時,可於一夕間宣布破產;這類貸款者雖是害群之馬,然而,沒有他們奮不顧後果的參與,市場便熱鬧不起泡沫亦不會形成。 「明斯基信用循環」的另一重要指標是信貸市場監管條例有漏洞及貸款者(債務人)不負責任的投資態度,這是資金泛濫(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充足)貸款易得且成本低時期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存貸危機及九十年代末期的科網泡沫,都符合「明斯基信用循環」描述的條件;危機爆發泡沫爆破,因此不足為奇。現在的情況又如何?種種象顯示西方經濟體系─最低限度是美國─已陷入此循環而難以自拔。很多家庭過度借貸(以不斷升值的資產再按揭),已成為不自知的「龐茲貸款者」,他們的做法令消費熱潮持續同時出現史上少見的負儲蓄,意味不少美國人過的是「舉債度日」的日子,他們真是「窮開心」,但由於所持資產如物業價格升完可以再升,因此沒有「窮」的感覺;換句話說,在負資產的情形下仍產生「財富效應」,這真是千古新事!當市勢逆轉時,破產便是常見的「自然死亡」。統計顯示,次按貸款者和靠融資的樓宇(樓花)投機者,佔了二○○五至○六年物業按揭者半數以上,這些人沒有能力付首期、收入不穩定,但金融機構仍樂於貸款給他們自置物業或投機物業,不難想像,當樓市止升回順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龐茲貸款者」在商界並不普遍,但「投機性貸款者」則比比皆是,他們必須依賴再融資才能生存。迄今為止,商界的信貸情況未見惡化,數據顯示基本上代表了整個西方經濟的「七國集團」,近年企業倒閉率處於偏低水平,去年僅為百分之一點七,遠遠低於美國歷史性百分之三的平均年破產率─而美國去年破產率竟低至百分之零點六。為什麼大市波動甚劇而工商業如斯「穩健」,經濟學家(如紐約大學的柯德明〔Ed Altman〕)認為並非商人保守、謹慎,而是近來的外在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本基金的興起,它們挾天文數字的資金,令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其面對的金融風險進而破產率便相應較低……! 由於次按問題及對沖基金接踵出事,美國銀行業可能會面對重大衝擊,一項估計顯示快將浮現(in the pipeline)的「問題貸款」高達三千億美元,意味銀行盈利前景已蒙上陰影;不過,這種憂慮在已公布的銀行賬面上完全看不出來。事實上,今年三月止的年度,美國銀行回購本行股票的資金達五百八十億美元(那等於說明它們有「大把現金」),但隨物業衰退(為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所有「P減」(subprime)融資(物業、信用卡及汽車分期貸款)相繼出現問題,銀行必會採取行動自保,這將令信貸市場進一步萎縮,其對金融市場有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證券股遭遇股災 – 曹仁超 8月5日,周日。美元兌日圓、英鎊、歐羅皆回落,因12月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見4.92厘,代表投資界相信年底前美國減息0.25厘。上周五英鎊見2.0422美元,歐羅見1.3773美元,日圓成118.05兌1美元;估計周一港股受壓回落,過去3星期美股表現係自2003年以來表現最差。由上月美亞證券旗下2個基金出事開始,上周標普五百再跌2.7%、道指跌2.1%、納指跌2.5%,令全球股市3星期失去2.1萬億美元市值;但美國10年期債券利率跌至4.68厘,代表資金仍然充足,只係高息債券失去吸引力。美亞證券股價上周五跌6%,即今年內股價失去33%市值,因標普將該公司信貸評級降低。次按問題已擴散到澳洲、歐洲甚至中國(內地銀行亦有小量投資美國次按)及日本等國家。台灣人壽上周五跌10%,係2004年3月26日以來最大一天跌幅,理由係今年上半年虧損94億2800萬元新台幣,該公司持有美亞證券旗下High Grade Credit Strategies Fund,上周五台灣人壽為上述投資作全數撥備。 …